奥驰华南国际幼教展

奥驰华南国际幼教展

2026年6月12日-14日 | 广州琶洲 • 保利世贸博览馆

距离开幕还有

广州幼教展、华南国际幼教展、中国幼教展、中国幼教公益论坛、成都幼教展、南昌幼教展、中国幼教西部论坛

凌素凡 | 一个村就是一所园,“未来乡村园”教育样态构建的温州探索

时间:2025-08-11

来源:Preschool Education Conference

作者:华南国际幼教展

点击:

浙江省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凌素凡科长,以《一个村就是一所园,“未来乡村园”教育样态构建的温州探索》为题,分享了温州市在乡村学前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探索成果,为乡村学前教育的创新发展描绘出一幅新画卷。

以下是现场视频及观点整理:

一、项目缘起:重塑乡村幼儿园的价值使命


乡村学前教育绝非仅仅是托底工程,而是面向未来的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塑乡村幼儿园的价值使命。


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团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推行的“未来乡村园”项目融合"扎根本土"与"展望未来"两大理念,提出实施未来乡村园五重构策略,以创构未来乡村园新的发展样态,培养儿童应对未来社会的素养。

1、儿童发展和教育生态的关系

①未来社会复杂、未知且多元,乡村幼儿园要成为儿童应对未来的素养基地。

②儿童的全面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系统环境来支撑,要打破和走出乡村幼儿园的局限和边界,融合幼儿园、自然、社会、智能等系统,让整个村庄都成为孩子们的幼儿园。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①教育是社会的子系统,应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并能引导改造社会。

②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背景之下,乡村园可以成为推动教育共富的“关键因子”,也可以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3、未来乡村园的定义

  • 以“创造更好的教育、更美好的生活”为愿景。

  • 围绕儿童未来素养发展需求和乡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需求,融合乡村的全要素、全领域、全方位的资源,打造的无边界幼儿园,即“一个村就是一所园”,让乡村园更加开放、共享、和美。

  • 过去和未来乡村园的对比:



二、实施路径:未来乡村园五重构策略

为了实现"一个村就是一所园"的美好图景,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团队创新性提出"五重构"策略。

1、重构空间场域:无边界,跨空间

通过“破、拓、定、链”为孩子们打造出无边界的跨时空学习空间。

 

破:打通园内环境壁垒

拓:拓展园外空间(让孩子走到村中)

定:设定研学实习场

链:链接信息技术

▪ 案例1:乐清市机关幼儿园龙凤桥园区

① 加减平衡:打通墙,拓宽走廊;将垃圾场改造为游戏场地。
② 内外链接--1+1模式:将科学工作坊设在小火车里。
 

▪ 案例2:瑞安市曹村镇实验幼儿园

破一扇窗,让孩子可以在新场所钓鱼、玩水、隔空对话,打开一个新世界。

2、重构课程体系:融乡土、链未来

开发“共享村+”课程,基于村里的资源开发的课程,包括亲近乡土、体悟乡情、传承乡风的内容。
 

▪ 案例: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幼儿园

将农田作为研学基地,让孩子和农民伯伯一起种地,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孩子收获对植物的认知。
 

• 应用“九把钥匙”推进课程实施

“九把钥匙”是温州市名师团队立足农村幼儿园实际,研制出解决课程实施问题的工具。教师在做中思-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中构建完整课程体系。

该工具包含“理论口袋书、KWL记录表、野趣游戏空间、在地资源图、有故事的环境、班本化小审议、发现式观察、家园合作站和嵌入式评价”九项内容。

3、重构学教方式:真情境,全体验

“真情境式”玩学方式,核心在于“真实情境”和“真实学习”,强调真情境、真问题、真需求,以及幼儿的体验、协作、解决问题和创新创造。
 

▪ 案例:以故居的真实环境为载体迭代“小导游项目”
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幼儿园邻近徐定超先生故居,园所巧妙将其转化为资源,让孩子们成为当地的小导游,宣传家乡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理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幼儿还会运用AI绘画调整话语,勾画故事。

4、重构育人关系:心服务,广互动

即构建“涟漪式”育人圈。未来乡村园不仅仅只限于园内的教职工,而是要广泛吸纳家长、社区、社会组织等相关者进入育人范畴,形成兼顾多方利益、多主体有序参与的联动共育圈。

5、重构管理方式:童治理,数赋能
 
① 鼓励儿童参与管理。儿童是未来乡村园的主人,我们鼓励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参与决策和管理自己的玩学生活。如童创会、童研社、童巡队等。
 
② 数智化管理。区域推进学前“三朵云”智慧管理服务项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幼儿园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
 
▪ 案例:瑞安市曹村镇实验幼儿园的“禾苗童言团”,为了扩大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孩子们来到了村委会,与村长展开了“谈判”。

三、发展成果:未来乡村园的多元样态

通过以上五重构策略的实施,未来乡村园项目逐渐形成基于“园村一体发展”思路下的多种样态。

1、指向“文化传承创新”

乡村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儿童在乡土文化和乡风文明熏陶下,培养乡村社会情感,建立文化自信,传承乡土文化基因。
 
▪ 案例: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幼儿园鼓励孩子提出环境设计的构思,邀请设计师与孩子一起探究。

2、指向“产教融合发展”

新型乡村产业资源丰富,让幼儿园与周边的企业建立互惠合作关系,幼儿园与乡企共同发展。
 
▪ 案例:永嘉县桥下镇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桥下镇的教玩具产业优势,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让企业成为孩子们的研学基地。
 
这不仅丰富了园所的教育资源,也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的灵感来源,例如:幼儿、教师与企业设计师与共同研发出户外运动“器械”--酷跑游戏。

3、指向“联合学习中心”
 
乡村园将自身作为乡村社会的公共空间之一,或者把幼儿的活动拓展至村里。通过双向开放,打通“村”与“园”,联结起“园”与“民”。
 
▪ 案例:乐清市机关幼儿园龙凤桥园区的“春天花花”项目,让镇上的人可以来园所开展活动,如退休工作者活动、亲子露营基地、特殊学校游学活动和儿童画展等。
 
目前,未来乡村园五重构案例已入选教育部实践创新典型案例和新闻发布会案例,并出版了三本书籍--《九把钥匙--幼儿园课程实施工具》、《走向适宜的幼儿园课程》和《一个村就是一所幼儿园》,欢迎感兴趣的幼教同仁阅读。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温州教育者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好的灵魂就是以乡土立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见他们的未来,并且在他们身上能够看到民族的未来。
 
展望未来,凌素凡科长期待“一个村就是一所园,一群娃撬动一个村”的理念能在更多乡村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