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驰华南国际幼教展

奥驰华南国际幼教展

2024年6月14日-16日 | 广州琶洲 • 保利世贸博览馆

距离开幕还有

广州幼教展、华南国际幼教展、中国幼教展、中国幼教公益论坛、成都幼教展、南昌幼教展、中国幼教西部论坛

潘虹 | 早期STEAM教育在幼儿园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1-02-20

来源:中国幼教公益论坛

作者:华南国际幼教展

点击:


在2020中国幼教公益论坛暨第11届华南国际幼教展上,广东省潘虹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幼儿院潘虹院长,《早期STEAM教育在幼儿园的实践与思考》的主题演讲。

 

演讲中,潘院长就如何培养幼儿的跨学科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逐一细讲,通过大量实践,让幼儿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综合的、联系的思维去思考与解决问题,非常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一起来看。


扫码观看完整现场视频
 


 

(一)基于项目与问题的教育
 

STEAM针对某一具体项目或问题开展教学活动,项目式整合了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通过观察、调查、反思与探究等方式,最终自主完成对知识与意义的建构。

 

基于问题开展是指以问题为核心,教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指导,从而解决真实的问题。

 

(二)多元主体 共同合作参与的教育

 

STEAM教育活动中,幼儿角色从单独的“我”转换到“我们”,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在一这过程中,幼儿需要掌握换位思考、良好沟通、协调分配任务等技能与能力。

 

(三)跨学科整合的教育

 

STEAM教育是以建构主义理论、认知科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倡学生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各领域的知识,对项目或者问题进行探讨与解决,在体验愉悦的同时建构经验与获得能力。

 

(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
 

STEAM教育旨在培养能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学生,项目与问题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重视学习与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以问题解决贯穿整个探究过程,注重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强调通过亲身的实际探索获得发展。

 

可见STEAM教育强调由个体兴趣出发注重幼儿内在世界的有效构建,激发其好奇心、效能感与成就感,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发生,强调真实情境下幼儿对生活中问题与项目的探讨,通过多元主体合作方式,运用跨学科整合思维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与发展。

 


 

1、抓住教育时机,触发探究灵感

 

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着,影子千形万状,他们玩起了光影游戏,这引发幼儿关于光、太阳、阴影的讨论:
 

 

 

2、提出问题假设,制定探究计划  

 

 光从哪里来?发光源与反射光

讨论光从哪里来的时候,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看法。

 

光有哪些特点?透光与不透光

小朋友们对光能透过的物体这件事非常感兴趣,思考自己为什么不能穿过玻璃。于是教师和小朋友们提出:光能不能通过我们的身体照到其他地方呢?怎样可以把光挡住呢?

 

 

 

小朋友们了解到了:有的东西可以透光,如、纱布、透明盒;有的东西不可以透光,如积木、实心笔筒。

 

 

 光的朋友是谁?

小朋友们好奇影子从哪来?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时候会消失?

 

教师也提出,“影子一天是怎样变化的呢?”“光和影子为什么是好朋友?”

 

对于以上问题,教师通过投放材料、创设区域情境予以支持,从“光与影”主题中划分6个小项目,让孩子们分别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中对光影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区域1 日暑观察区
 

孩子们通过晨锻、餐后散步、下午游戏三个时段的观察。


区域2 影不离光(艺术)

孩子们通过光学临摹拷贝台的镜面成像现象,透过镜片,观察到模板上的画像呈现在画纸上,在画纸上画出与模板一样的图画。
 


区域3 皮影剧场(艺术)

孩子们在该区域进行自主分工,合作完成皮影剧场,感知皮影戏中光、物体和影子间的关系,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区域4 魔法”光“盒(科学)

孩子们通过使用不同的道具:电筒、带颜色的放大镜、光碟、色板、镜子等,观察光源在不同介质下产生的折射、反射现象,感知光和物体间的密切关系。通过科学地探索,加深对光与影间关系的理解。



区域5 拼搭彩窗(技术)

孩子们通过拼搭彩窗磁力片,将建构游戏中的技术与光影相结合,并透过光的照射,发现房子彩色的影子,从而感知光与物体产生的奇妙现象。
 

 

 

区域6 光影长廊(工程)
 

孩子们通过欣赏“光影交错”的建筑设计,发现重复的影子,走近重复的平衡视感。

 

图片

 

图片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溯探究过程,包括问题提出、问题验证等,将整个过程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记录,呈现幼儿学习轨迹同时帮助幼儿用符号形式表征顺应和同化的知识。

 

图片

 

从以上案例可以得知,幼儿深度学习离不开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教师捕捉幼儿兴趣点,抓住教育时机,通过有效提问、讨论整理关于“光影”需探究的问题,诱发幼儿内部学习动机。

 

依据探究问题创设游戏情境,助力幼儿在游戏中深度探究,体验与理解光影之关系与其在生活之应用,并帮助幼儿以符号表征形式将内化的学习经验外显,进一步巩固与升华。

 

 

使STEAM教育更有效和更有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在于让幼儿已有的兴趣和经验识别并建立自己的知识。

 

因此,如果教师能正确识别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和困惑的问题,将更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并在活动中保持幼儿的探究热情,如以上“追光的孩子”案例。

 

 

相互尊重、合作式的探究环境是幼儿积极主动开展探究的前提,幼儿经验的获得与自身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

 

教师营造安全、自主、平等的探究环境能为幼儿带来“安全感”,更能鼓励幼儿大胆地与环境进行互动和探索,进行主动建构与创造。
 

(“光影”探索中创设皮影戏)

 

(光影长廊”情境)

 

 

教师在设计活动和投放材料时,要考虑活动的问题和内容是否有利于幼儿进行深入探究,即考虑内容本身是否具有深度和拓展性、活动本身的联系是否能让其发现并理解、活动材料是否易得并便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共同参与。

 

 

在STEAM活动中,教师角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幼儿的STEAM认知提供支持,除了环境设计和活动资源保障,通过技巧性提问促进幼儿推理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

 

1、鼓励并激发幼儿明确自己的探究目标  

对于幼儿来说,STEAM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常不是他们在参与活动前就能认识或明确的,而是要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同伴或者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才能理解。有时候,如果没有合宜的教育干预,幼儿自己生发出的问题也会很快被转换或转移。

 

如在“追光的孩子”游戏的前期,幼儿对“光从哪里来”非常感兴趣,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想法,逐步生成探讨点,从“自带光源”和“反射光”习得核心概念“发光源”。

 

2、在合适的时机向幼儿进行活动提示  

教师预设不宜过多,在合适的时机向幼儿进行活动提示,教师要沉下心来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征询和提示。

 

3、聚焦幼儿的思维  

幼儿一旦投入自己的活动后,教师可以帮助孩子聚焦问题和活动来确保探究的有效性。当幼儿在某项活动中获得充足的经验后,可以让孩子对操作和活动做出预测。

 

 

幼儿进行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可能延续几周或者几个月,幼儿每天至少需要1-2小时进行自由选择地活动和从事材料的探究。

 

 

同伴的各种表征能够为其他幼儿提供有效提示、刺激讨论和改进自身的思维和行动。多元的表征和分享是幼儿思维可视化的重要途径。

 

 

演讲最后,潘虹园长说:在STEAM教育中,创设具有体验性的,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的探究环境、探索STEAM教育中教师指导策略,形成良好的、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氛围,能为支架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充足的机会。

 

供图: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幼儿院